互联网的鼻祖-电报:信息时代的开始

电报是第一种实现即时数据传输的技术,同时电报机也是有史以来首次采用电子信号传输数据的设备。电报的黄金时代,人们到底解决了哪些信息安全问题?随着电报在当时的普及,到底帮助人类创造那些通信奇迹?其中到底又有哪些方法和教训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每次当人们谈到数据传输原理的伟大变革,以及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安全原则时,必须牢记一件事: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类历史上还有过多次与之相当的通信变革。对此,很多人都会提到印刷报刊,也有一些会说是无线电和电视。

然而,电报则更有理由在其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毫不夸张地说,电报是第一种实现即时数据传输的技术,同时电报机也是有史以来首次采用电子信号传输数据的设备。

可能现在看起来有些奇怪,但从根本上彻底加快数据传输速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当时,电报公司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合伙人证明该种解决方案的真正价值所在。

那么,在电报的黄金时代,人们到底解决了哪些信息安全问题?随着电报在当时的普及,到底帮助人类创造那些通信奇迹?其中到底又有哪些方法和教训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1. 通信提供商现象和政府监管

通信消息不再直接通过纸质复印传递。同时消息内容的存在时间也相当短暂:毕竟,没有人能将信号藏在口袋里。但与此同时,人们却能在电线的两边物理显示递交报告和消息表单。

随着新需求(因像SROM或PRISM这样的系统曝光而众所周知)的出现:某些国家迫使电报公司保留消息记录

此外,说到电报成为一项商业服务,当时盛行一种所谓的’通信提供商’(能查看客户通信内容的提供商)现象。当然,在电报发明之前,消息都是通过邮递方式传递。邮局当然有可能会因上级指示查看客户的邮件内容,但邮差的工作则是将邮件送到客户手中,因此也没有必要偷看其中内容。但随着电报的出现,消息’截取’成为了一种必然。

随着新需求(因像SROM或PRISM这样的通信控制系统曝光而众所周知)的出现:某些国家迫使电报公司保留消息表单,从而在需要调查案件时便于警察检查这些内容。

2. 截取与隐写术

如果说秘密截取书信而不留下任何痕迹的过程需要许多技巧的话,那电报电缆从一开始就能随意被秘密截取。在电报出现的早期,政府禁止对一切电文加密,但这却直接导致了”隐写术”的发展,即将真正的消息编入一封看似非常普通的电文中。

此类消息既使用了增强信号(比如,”先生,您的行李和格子花呢将在车站等您”,其中’格子花呢’指的是1840年赢得德比赛马冠军的马匹名字),又采用了更加复杂的计划。

例如,在光信号电报时代,曾经有一群银行家贿赂一名电报员,要求后者在电文中保留某些错别字,以便于将有关股票趋势的编码消息传递出去。

作为计划的一部分,这些银行家还对巴黎-图卢兹连接上的电报信号量进行秘密监视,从而能以完全’无线’的方式得到加密的关键信息。那个年代可真是美好;这也太简单了吧。

3. ‘黑客’大战警察:军备竞赛

如今这个时代,有关’黑客’成功利用最小可能的漏洞,或反过来关于因网络犯罪分子粗心大意导致在实施网络攻击时留下’信息指纹’最终锒铛入狱的故事举不胜数。

而当电报出现后,人们不得不适应所有消息都能在瞬间传递到很远距离的现实。上文讲述的有关’格子花呢’的电报故事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不单单是因为使用了加密电文,还因为当时的赌马”庄家”根本没有想到有人会用电报将这个消息快速传递出去。

与如今的情况非常相似的是,新科技不仅受到网络骗子的喜爱,同时警察也对其青眯有加。这里有个特别的案例(抓捕火车上的小偷),给执法部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促使他们下决心批准大范围使用电报。

整个过程相当简单:小偷在下一站的铁轨旁被抓到,而有关他行踪的消息通过电报被发出。而在此之前,无论是警察或火车站管理部门的消息发送速度都无法赶上火车的行驶速度。

4. 二进制码

在电报出现后的一段时间里,广泛采用的是摩尔斯电码,即采用短和长信号(点和破折号)对字母和数字进行编码。基本上来讲,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一’和’零’。

然而,摩尔斯电码并非基于二进制系统并在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的转变中被淘汰。但却是摩尔斯电码创建了使用简单和容易区分信号对消息进行编码的原理。

我们只需理解二进制系统的性质、功能和逻辑奠定了现代计算原理基础就足够了。

5. 消息保留

在19世纪70年代,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于电报加密的限制,所谓的’商用密码’应运而生。事实上,这些只是含有码字的术语表,用于传输特定词组、短语甚至句子。

此类密码由某些组合或企业精心编制,旨在满足他们自身的通信需求并被出售用于公共用途。尽管无法保证能免遭有针对性的破译,但有助于让消息内容意思更模糊一些,使他人难以读懂其中的真正含义。

但自从码字常常被故意写成任意字母组合后,电报就常常出错。在1887年,有个商人向他的商业伙伴发去了这样一条消息:’已购买了多种羊毛,5万磅’,被编码成’BAY ALL KINDS QUO’。不巧的是,电报员犯了个错误,不经意地打错一个字母,使得这条消息变成了’BUY ALL KINDS QUO’,在电报的另一端意思变成了’求购多种羊毛,5万磅’。

但错误被发现时已为时已晚,合作伙伴们不得不迅速出售手中囤积的大量羊毛;最终市场价格大跌而合作伙伴也因此损失了很大一笔钱。他们多次试图起诉电报公司,但都以败诉告终。他们唯一能收回的成本就是发电报的费用。为了找到最终的责任方,他们甚至这个案件告到了最高法庭。

为了在消息中检查出此类的错误,校验和开始被广泛使用:它的作用是检验两份文件之间如否匹配。当时,电报公司针对检查发送和接受的消息内容是否匹配的服务收取额外费用。

最后一家采用传统’电动’基础设施的电报公司是印度的BSNL;它在2013年关闭运营。而美国的西联公司甚至早在这之前就不已再经营电报发送业务了。而在很久以前,电报已经失去了其作为重要通信基础设施的地位。

然而,电报因在过去所扮演的重要通信角色以及教给我们的经验,而依然值得我们尊敬。本文参考了Tom Standage的一本关于电报的书,其中将电报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这的确恰如其分。

提示